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

呂蒙 (三十一)
三國志 吳志 卷九

注釋: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

【熊虎】
1
熊和虎。
漢.張衡〈西京賦〉:「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
三國魏.阮籍〈元父賦〉:「崇陵崔巍,深溪崢嶸,美類不處,熊虎是生。」
2
形容勇猛。
《左傳.宣公十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
《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3
比喻勇猛善戰的將士。
晉.陸雲〈吳故丞相陸公誄〉:「帝曰將軍,整爾熊虎,赫赫明明,皇輿出祖。」
《北齊書.卷三.文襄帝紀》:「揚旌北討,熊虎齊奮,剋復中原。」
4
古代旗幟常以熊、虎為圖案,後亦引申指旗幟。
《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為旗,鳥 隼為旟。」
唐.杜甫〈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翠華卷飛雪,熊虎亘阡陌。」

【安】

副   
豈、怎麼。
用於文言文。如:「安能如此?」
《左傳.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2
˙何處、那裡。
用於文言文。如:「而今安在?」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如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

連    
乃、於是。
《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國安自化矣。」

˙平穩、安全、舒適的狀況或環境。
如:「居安思危」、「轉危為安」、「苟且偷安」。
《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安非他命的簡稱。如:「吸安」、「安毒」。
˙量詞。安培的簡稱。參見「安培」條。
˙姓。如漢代有安成。

˙平靜、恬適。
如:「安寧」、「坐立不安」。
《漢書.卷六四下.嚴安傳》:「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穩定的、靜止的。
如:「生活安穩」。
唐.楊烱〈渾天賦〉:「故知天常安而不動,地極深而不測。」

˙使穩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裝置、設置。如:「安電燈」、「安門窗」。
˙加上。如:「安罪名」。
˙存、懷、居。如:「你安的是什麼心?」
˙習慣、熟悉。
《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舟車之始見也,三世然後安之。」


【因】 
1
連  於是、從而。
《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鏡花緣》第四八回:「惜湮沒無聞,而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
2
副  就、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