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近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御甚精(吳錄曰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遂作之)曹公不能下而退

呂蒙 (三十九)
三國志 吳志 卷九

注釋: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進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御】甚【精】,【吳錄曰: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呂蒙曰:「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遂作之。 曹公不能【下】而退。

【濡須】
•三國時古城,現安徽省無為縣城北邊,東南孫權曾建有濡須口,為戰時港口。
•曹操四征東吳,在濡須口兩次大捷,泛指東關,也稱濡須塢。曹操在七寶山與錐山立柵佈陣,史稱西關,名曰濡須口,又稱柵口水,上接巢湖下通長江。

【夾】 
1
•從相對的兩方使力,使中間的物體受鉗而不動。如:「分從左右夾住他。」、「兩腿夾緊!」、「用筷子夾菜。」
•將東西放在腋下,以胳膊使勁帶緊。如:「夾著書包」。
•用夾棍行刑。《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喝叫左右夾將起來,快快招出奸謀便罷。」
•攙雜、雜和。如:「這文章白話夾文言,似通非通。」、「狂風夾著暴雨而來。」
2
•鉗物的工具,有的有柄。如:「髮夾」、「衣夾」、「炭火夾」。
•可包藏物品的扁平文具或皮包。如:「講義夾」、「公文夾」、「書夾」、「皮夾」。
3
雙層的。如:「夾層」。
4
•左右包抄的。如:「左右夾攻」、「夾擊」。
•暗藏的。如:「夾帶毒品」。

【水口】
•水湧出、流入的口。
《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句下晉.郭璞.注:「今河東汾陰縣有水口,如車輪許,濆沸湧出,其深無限,名之為瀵。」
•渡口,過河的地方。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出了門,就是水口。崔生走到船幫裡,叫了一隻小劃子船。」

【塢】
•供防守的小城堡或障蔽物。
《後漢書.卷七二.董卓傳》:「又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號曰『萬歲塢』。」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
•泛指四周高而中央低的地方。如:「山塢」、「船塢」。
《紅樓夢》第五回:「方離柳塢,乍出花房。」
•村落。
唐.杜甫〈發閬中〉詩:「前有毒蛇後猛虎,溪行盡日無村塢。」

【備】 
1
事先安排好,有所預防。如:「準備」、「預備」。《書經.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2
完備、齊全。《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
3
盡、皆,完全的意思。《禮記.月令》:「乃命塚宰,農事備收。」

4
設施。如:「裝備」、「配備」。

【御】 
1
•抵擋、阻止。通「禦」。
《詩經.邶風.穀風》:「我有旨蓄,亦以禦冬。」
《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是歲漢兵之出擊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禦。」
駕馭車馬。
《說文解字.彳部》:「禦,使馬也。」如:「駕禦」、「禦馬」。
《韓非子.難三》:「知伯出,魏宣子禦,韓康子為驂乘。」
•統治、治理。
《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禦眾以寬。」
《國語.周語上》:「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禦事。」
•侍奉。
《書經.五子之歌》:「厥弟五人,禦其母以從。」漢.孔安國.傳:「禦,侍也。」
•進獻。
《禮記.曲禮上》:「禦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
2
天子的、帝王的。如:「禦膳」、「禦醫」、「禦花園」。
3
•駕車的人。
《詩經.小雅.車攻》:「徒禦不驚,大庖不盈。」《左傳.成公十六年》:「其禦屢顧,不在馬。」
•侍從、僕役。
《國語.吳語一》:「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禦。」
唐.李白〈南奔書懷〉詩:「賓禦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精】 
1
•細緻、細密。與「粗」相對。
如:「精細」、「精密」。
《呂氏春秋.不苟論.博志》:「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達?」
•品質優良。
如:「精鹽」、「精兵」。
《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佳、最好。
如:「精品」。
《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婦女不彊,布帛不精。」
•光、空。
《水滸傳》第二八回:「我精拳頭有一雙相送!」
2
•良質純淨的米。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莊子.人間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
•物質經過提煉後,純淨無雜質的部分。
如:「酒精」、「香精」、「糖精」。
•心神。
如:「聚精會神」。
《莊子.刻意》:「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抏士卒之精,費府庫之財。」
•神怪稱為「精」。
如:「精怪」、「妖精」、「狐狸精」。
•男性的精液。
如:「遺精」、「射精」。
3
嫻熟、擅長。如:「精通」。
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
《金史.卷一一○.李獻甫傳》:「尤精左氏及地理學。」
4
•極、甚、非常。
如:「精溼」、「精瘦」。
•全部、全數。
《儒林外史》第五回:「將些衣服、金珠、首飾,一擄精空。」
《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不消半個更頭,四百多銀子又輸得精光。」

【吳錄】晉 張勃 撰。
原書已失傳,其中部分文字,由 清 裴松之 引注於 陳壽 撰 三國志 中。

【為】
•助詞,表示反詰或感歎:敵未滅,何以家為?
•做,行,做事:為人。為時。為難。不為己甚(不做得太過分)。
•當做,認做:以為。認為。習以為常。
•變成:成為。
•是:十六兩為一斤。
•治理,處理:為政。
•被:為天下笑。
•表示強調:大為惱火。

【兵】
•武器:兵器。兵刃。
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
兵戎相見(指武裝衝突)。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爭的爭端)。兵書。兵諫(進諫時以武力要脅,迫使必從)。
兵荒馬亂。兵貴神速。
•卒

【利鈍】
•鋒利或不鋒利:刀劍有利鈍。
•順利或不順利:成敗利鈍。
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敏捷與遲鈍。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
•吉凶。

【百勝】猶言戰無不勝。

【邂逅】
•沒有事先約定而偶然相遇。
《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備久聞二公大名,幸得邂逅。」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只道聞名不能見面,何圖今日邂逅高賢!」。
•偶然:事非邂逅。

【蹙】 
1
•逼迫、逼近。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
《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縮減。
《詩經.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國蹙賦更重,人稀役彌繁。」
•聚攏。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鍾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
•踩踏。通「蹴」。
宋.蘇軾〈申王畫馬圖〉詩:「揚鞭一蹙破霜蹄,萬騎如風不能及。」
•踢。通「蹴」。
《禮記.曲禮上》:「以足蹙路騶,有誅。」
2
恭敬的樣子。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於君,執摯至下,容彌蹙。」

【不暇】來不及,沒有時間。
《文選.班固.兩都賦序》:「大漢初定,日不暇給。」
晉.王獻之〈雜帖一〉:「鏡湖澄澈,清流瀉注,山川之美,使人應接不暇。」也作「不遑」。

【及】 
1
•到、到達。
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
《左傳.隱西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趕得上。
如:「及時」、「及早」、「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比得上。
《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也。」
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牽涉、發生關係。
如:「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
如:「兄終弟及」。
《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2
與、和。
《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善】   
•贊許:「群臣百姓之所善,則君善之」。
•心地仁愛,品質淳厚:善良。善心。善舉。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為、品質:行善。懲惡揚善。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友善。親善。和善。
•熟悉:面善。
•辦好,弄好:善後。
•擅長,長於:善辭令。多謀善斷。
•好好地:善待。善罷甘休。
•容易,易於:善變。善忘。多愁善感。

【下】   
•攻克:攻下。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
•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方面,方位:兩下都同意。
•次序或時間在後的:下卷。下次。下限。
•由高處往低處,降落:下山。下車。下馬。下達。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進入:下海。
•投送:下書。
•到規定時間結束日常工作或學習:下班。下課。
•謙辭:在下。下官。
•頒佈:下令。
•卸掉:下貨。把他的槍下了。
•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退讓:爭執不下。
•做出判斷:下結論。
•量詞,指動作次數:打三下。
•用在名詞後邊(表示在裡面,如「心下」、「言下」;表示當某個時節,如「節下」、「年下」)。
•用在動詞後邊(表示關係,如「教導下」、「培養下」;表示完成或結果,如「打下基礎」;與「來」、「去」連用表示趨向或繼續,如「走下去」、「停下來」)。
•少於:不下二百人。
•家禽生產:雞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