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又說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

呂蒙 (二十一)
三國志 吳志 卷九

注釋:又【說】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

【說】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
如:「遊說」。
《孟子.萬章上》:「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

【柴】 本義:捆束的細木小柴。
《禮記·月令》注:「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
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
《說文》「柴,小木散材也。」
《楚辭·湣命》「樹枳棘與薪柴。」。注:「枯枝為柴。」

【斷】隔絕、不延續。
如:「中斷」、「望斷」、「斷了音訊」、「恩斷義絕」。
唐.白居易〈後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險】從「阜」,與地勢有關。
本義:地勢高低懸殊,難以通過。
地勢艱危的。
如:「險道」、「險坡」。
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