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

江表傳 呂蒙(三)
三國志 吳志 卷九

注釋: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

【孤】 
1
古代王侯的自稱。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
《禮記.曲禮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國曰某人,於外曰子,自稱曰孤。」
2
背棄、辜負。同「辜」。
《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三國演義》第三○回:「一則不孤他仰望之心,二來也不負我遠來之意。     
3
•幼年喪父或無父母。如:「孤兒」。
《管子.輕重》:「民生而無父母,謂之孤子。」
《禮記.王制》:「少而無父者謂之孤。」
•單獨。如:「孤雁」、「孤身前往」。
唐.王維〈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特出、怪異。如:「孤僻」。
《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時事一朝異,孤績誰復論。」 
4
•戲劇中扮演官吏的腳色。如:「淨扮孤」。
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妓樂》:「副淨色發喬,副末色打諢。或添一人,名曰『裝孤』。」

【卿】
•古代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
•古代高級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古代對人敬稱,如稱荀子為「荀卿」。
•自中國唐代開始,君主稱臣民。
•古代夫妻互稱: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間非常親昵)。

【治】
•從事研究:治學。治史。
•管理,處理:治理。治家。治喪。治標。治本。治國安邦。自治。統治(管理;分配)。
•整理:治河。治水。

•辦:治罪。處治。

【經】
•某方面事物的專著:詩經。易經。經書。經卷。經文。經義。經傳(儒家經典與注疏的合稱)。四書五經。經史子集。黃帝內經。
•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紗。經線。經綸(整理過的蠶絲;喻政治規劃)。
•地理學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的線(亦作「子午線」):東經。西經。經度。經緯儀。
•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標準的書,亦稱宗教中講教義的書。
•治理,管理:經理。經營。經商。經濟。經紀。經天緯地。
•通過:經過。經歷。經驗。經手。經辦。經年累月。經久不息。
•禁受:經受。經風雨,見世面。
•常行的,歷史不變的:經常。經費。荒誕不經。
•中醫指人體內較大的脈絡:經脈。經絡。

•表示動作的時間而且完成了:已經。曾經。

【博士】職官名。
起源於戰國,秦、漢時設置。
因其掌通古今,以備諮詣,為學術顧問的性質。
《漢書.卷一○.成帝紀》:「古之立太學,將以傳先王之業,流化於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淵源,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

【邪】同「耶」。
〔耶〕助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相當於「呢」、「嗎」。
《戰國策.趙策三》:「十人而從一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當令適時。應時。合時。
合時令如:現在穿這身衣服正當令。

【涉獵】
1
指閱讀學習(read and learn)。
2
粗略的看過而不深入鑽研(smatter)。
《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文明小史》第四○回:「可見這些人還不心虛,自己不曾涉獵過的學問,就不願意聽。」

【孰】 誰。
《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
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歷】
 • 遍、完全:歷覽。歷數。
〔歷覽〕遍覽,逐一地看。
•經過:經歷。來歷。閱歷。歷盡甘苦。
•經過了的:歷程。歷代。歷史。歷來。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曆法。

【詩】六經之一,即《詩經》。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唐.韓愈〈進學解〉:「《易》奇而法,《詩》正而葩。」

【書】
1
「尚書」的簡稱(亦稱「書經」)。
〔書經〕書名。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本百篇,亡於秦火,其後有今文、古文二種。今文尚書係漢初伏生口授于鼂錯,凡二十九篇;古文尚書係漢魯恭王壞孔子舊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簡尚書,科斗文,共四十六卷。
2
指「六書」,即我國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論。
《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鄭玄注:“書,六書之品。”賈公彥疏:“六書者,先鄭云:象形、會意、轉注、指事、假借、諧聲。」

【禮記】書名。漢戴聖所輯,四十九篇。為十三經之一,大抵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有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元陳澔集說、清孫希旦集解等。也稱為「小戴禮記」。

【左傳】是部編年體史書,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
 •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是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傳》以《春秋》為本,並採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檮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另有人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和《春秋》沒有直接的關聯。
•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
•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所記述和評論。
•司馬光自幼愛《左傳》,「自幼至老,嗜之不厭」,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亦是承接《左傳》「因丘明編年之體,仿荀悅簡要之文」。
•長於敘事,富於情節和故事性和戲劇性;善於刻劃人性、描寫戰爭細節,如秦晉韓之戰、晉楚城濮之戰、秦晉殽之戰、晉楚邲之戰、齊晉鞍之戰、柏舉之戰等。梁啟超說:「其記事文對於極複雜之事項,一如五大戰役等,綱領提絜得極嚴謹而分明,情節敘述得委曲而簡潔,可謂極技術之事。」
•文辭精煉,能用委婉曲折的文筆,表達當日巧妙的詞令,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歷來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記》並稱,尊為歷史散文之祖。

【國語】是國別史之祖,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雜史類。
•主要記錄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各諸侯國貴族的言論,故名《國語》。
•在內容上有很強的倫理傾向,弘揚德的精神,尊崇禮的規範,認爲「禮」是治國之本。
•反對專制和腐敗,《魯語上》記魯太史里革認為暴君之被逐被殺是罪有應得。
•隨所記之人,所記之言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思想也各異,論述顯得甚是駁雜。
•由於記錄了春秋時期的經濟、財政、軍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其他還包括朝聘、饗宴、諷諫等各種內容,對研究先秦時期的歷史非常重要。

【易】
1
古代卜筮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合稱三《易》。
《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䏁𠺫廌去㗱,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鄭玄注:「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
2
《周易》的簡稱。
《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
宋朱熹《周易本義序》:「《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序論》:「張子之學,無非《易》也。」
《易經》書名。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稱為「羲經」、「周易」。

【省】
1
檢討、審察。
如:「內省」、「反省」。
《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
2
明瞭、領悟。
《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為他人言,皆不省。」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雖然是眼角兒傳情,喒兩個口不言,心自省。」

【三史】六朝以前,《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合稱為「三史」。唐玄宗開元以後,以範曄《後漢書》代《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合稱為「三史」。

【兵書】
• 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
•《漢書·藝文志》著錄古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
• 歷代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
• 現存最早的完整兵書是《孫子兵法》。

【意】
•內心;胸懷。
《漢書‧高帝紀》:「(高帝)寬仁愛人,意豁如也。」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爺開懷,娘放意,哥寬心,嫂莫慮。」
•意向;願望。
如:好意;中意;稱心如意。
《說文‧心部》:「意,志也。」
《增韻‧志韻》:「意,心所嚮也。」
《三國志‧魏志‧杜畿傳》:「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感情;情意。
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
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二:「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宋王安石《舟夜即事》:「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性】
•人的本性。
《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唐韓愈《原性》:「性也者,與生俱生也。」
•性情;脾性。
《國語‧周語上》:「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韋昭注:「性,情性也。」
晉陶潛《歸田園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水滸全傳》第十九回:「兄長性直,你道王倫肯收留我們?」
《紅樓夢》第七回:「蓉哥兒,你別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兒!」
•指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如:黨性;人民性;鬥爭性;紀律性。

【朗悟】天資聰敏。
《宋史.卷二四.高宗本紀一》:「資性朗悟,博學彊記,讀書日誦千餘言。

【寧當】難道;豈可

【孫子】
• 人名。即 孫武。
• 書名。春秋孫武撰,一卷,十三篇。
古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百代談兵之祖,被推崇為兵經。
注本甚多,宋吉天保集何延錫、張預等十家為孫子十家注。也稱為「孫子兵法」。

【六韜】書名。指文、武、龍、虎、豹、犬韜。相傳為周太公望所撰。六卷。曾號為「武學七書」之一,為談兵者所稱道。其中述殷周情事,多奇聞異說,可供神話研究參考。

【光武】帝號。指漢朝光武帝劉秀。

【兵馬】
士兵和軍馬。亦泛指軍隊。
借指戰爭,戰事。

【務】事情或工作。
如:「家務」、「公務」、「事務」、「任務」。
《韓非子.詭使》:「倉廩之所以實者,耕農之本務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

【手不釋卷】手中總是拿著書卷。比喻勤奮好學。
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敘〉:「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文明小史》第八回:「他本是手不釋卷的人,到了此時,甚覺無聊得很。」也作「手不輟卷」。

【好學】       
•喜歡學習。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皇親有好學者,宛轉致之。」     
•容易學習。如:「這門科目蠻好學的!」

【獨】
1
  偏偏。
《樂府詩集.卷三八.相和歌辭十三.古辭.孤兒行》:「孤子遇生,命獨當苦!」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
•僅、但、唯、只。
如:「獨善其身」。
《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一個人的。
如:「獨奏」。
唐.杜甫〈月夜〉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專斷、一意孤行。如:「獨斷」、「獨裁」。
2
  老而無子。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恤鰥寡,存孤獨。」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縱教血染鵑紅,彼蒼不念煢獨。」
3
  孤單的、單一的。
如:「獨子」、「獨木」。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僕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

【勖】古同勉勵:勖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