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七)
三國志 吳志 卷九注釋:【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間】【為】【言】,策召見【奇之】,【引】【置】【左右】。
【出】
1
表示人或事物隨勣作由隱蔽到顯露。
2
特指出仕,出任。 Take up a post
《周易·繫辭上》: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特指出仕,出任。 Take up a post
《周易·繫辭上》: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因】 經由、透過。
《史記.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后得釋。」
《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
【校尉】職官名。
漢時始有此官,職位略次於將軍的武官。隋唐以後地位逐漸降低。
【承】擔當、負責。
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間】私下的、偷偷的、不公開的。
如:「間出」、「間覷」。
【為】替,給。
【言】説話。
【承間為言】私下替人說情。
【奇 】引起驚訝。感到驚異。
《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引】招致接納。
【置】置放(place)。
【左右】
1
身邊。
《詩‧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唐·韓愈《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方書、《本草》恆置左右。」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四‧前定》:「又在蕭中道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為外郡監。」
2
近臣;侍從。
《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引】招致接納。
【置】置放(place)。
【左右】
1
身邊。
《詩‧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唐·韓愈《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方書、《本草》恆置左右。」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四‧前定》:「又在蕭中道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為外郡監。」
2
近臣;侍從。